top of page

風水輪流轉,翻譯轉出新格局淺述《拚死為出位》如何在香港落地山根

「同流」

風水輪流轉,翻譯轉出新格局淺述《拚死為出位》如何在香港落地山根

 

筆者一直偏好本土作品,喜歡走進劇場尋找連結社會的元素,然而這樣的劇場作品在香港素來不多,這次遇上「同流」主辦的翻譯作品《拚死為出位》(下稱《拚》)竟覺驚喜處處。 《拚》一劇改編自愛爾蘭劇作家Marie Jones筆下的輕鬆喜劇《Stones in his pockets》,由鄧偉傑執導,張天恩翻譯,並由朱柏康與鄧智堅二人聯手在「同流黑盒劇場」內演活劇中十五個角色。 本文將集中討論《拚》劇如何透過改編和語言運用成功親近本土,讓外來的文本能在本地落地生根,同時還藉此隱含現今局勢不過是風水輪流轉的荒謬格局。

 

Marie Jones所寫的《Stones in his pockets》講述一個愛爾蘭小鎮被一間荷里活片商選中作為拍攝場地,期間還聘請了大批小鎮居民成為片中的臨時演員。 外來勢力逐漸改變甚至扭曲了當地的民族風情,最終令小鎮純樸不再。 全劇的重點集中在兩個臨時演員身上,講述他們在拍攝時遇上的種種荒誕事情,以及後來如何受一青年投河自盡而深受啟發,決定不再坐困守城,嘗試用電影重奪自己的話語權。

 

「同流」這次的演出版本,一方面保留了上述情節,另一方面則把原著的愛爾蘭小鎮改成中國一個淅江小鎮,再將時間回溯至上世紀香港電影業異常蓬勃的年代。 為配合劇情,創作人將劇內兩個主要角色林強 (鄧智堅飾) 與吳亞坤 (朱柏康飾) 寫成一個曾往香港發展但無功而回,一個在外省從商卻失敗逃亡。 當中一個對香港有夢,一個對電影有愛,兩人在小鎮片場一拍即合,企圖利用這次拍攝機會重新出發。

 

創作人改動故事背景以後,除了令劇情更易引起觀眾共鳴,在語言運用上亦變得更加自由。 創作人雖然將故事改寫成香港片商「入侵」浙江小鎮,有趣的是小鎮居民講的居然都是純正廣東話,反而與香港片商有關的人物如副導及明星周娜娜等都說半咸不淡的廣式普通話。 如此一來,昔日小鎮今日香港的寓言味道在本作中便顯得非常明顯。 劇本在抨擊昔日香港片商改變小鎮生態同時,畫面上呈現出來的卻是說廣東話的人被說普通話的人壓迫,不難令人聯想到如今香港處處被中國政局經濟牽著鼻子走的真實情況。 如此安排既可令此劇走出一般歐美翻譯劇在遣詞用字上不英不中的困局之外,同時亦能扣緊現今局勢,可謂一石二鳥。

 

當我們今天常常強調怕遭國內強橫的經濟實力入侵,一時間樓價暴升小店被逐奶粉遭人一掃而空之際,我們又有否想過,昔日香港盛勢之時港人如何肆意入侵改變他鄉他地? 九十年代誰人又曾瘋狂北上購物甚至不停致業,一時間「碧桂園」與類「碧桂園」的物業發展此起彼落,港式文化藉著電影電視音樂不停對外輸出,當時的港式發展與今日的強國崛起會否只是一場翻牌遊戲毫無差別? 假如人心不改,我們不停下來反思自身的話。 今日香港不過是重蹈普日小鎮覆轍,所謂風水輪流轉,我們風流多耐,自然折墮多久。

 

然而,此劇既能憑藉演員精準的身體動作和導演多變的巧妙安排,讓二人在離觀眾僅數米的距離,將十五個角色活現於眼前仍絲毫不覺窒礙,成功將一人分飾多角這種不可能的任務化成真實。 當一個細小的黑盒劇場亦能因兩個演員轉化成一個多姿多采的瘋狂世界。 那麼,只要我們願意反思己身相信自己,港人必然可以畫出更大的一片天。

 

觀賞場次:

日期: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一日

時間: 晚上八時正

地點: 同流黑盒劇場

 

Please reload

follow me:
  • Facebook Classic
  • Flickr App Icon
  • Blogger App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