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情濃厚,尊重不足請小心處理長者演出 ─ 剖析《觀塘人‧情‧味》的舞台意外

中英劇團、觀塘區長者學員、鄰舍輔導會 ─ 深水埗區康齡劇社

人情濃厚,尊重不足請小心處理長者演出 ─ 剖析《觀塘人‧情‧味》的舞台意外

 

口述歷史一詞,筆者曾在就學時期接觸過,大概是指以小人物有血有肉的真實經驗抵抗只有數字沒有感情的大敘述,避免普羅大眾在時代巨輪下被人以發展為名輾得肢離破碎血肉模糊。 相關書籍還略有耳聞,以此為戲劇形式筆者還是第一次接觸,於是看了傳單便即決定購票欣賞。

 

是次劇目其實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中英劇團主及鄰舍輔導會合作籌辦的「社區口述歷史戲劇計劃 ─ 觀塘區」之結業演出 ─ 《觀塘人‧情‧味》。 該劇由導演黃振輝帶領觀塘區長者學員、鄰舍輔導會 ─ 深水埗區康齡劇社一眾長者學員連同特邀演員梁穎智參與演出。 故事以導演早前為長者提供戲劇興趣班的真實經驗為主線,輔以個別長者自述經歷,讓台上台下一起穿越時空, 了解「觀塘」區的演變,細味當年生活點滴,讓長者得以在台上跳脫人前帶領觀眾細味人生‧ 長者說的話,每字每句都感動人心,人情濃厚得在呼吸間也能感受得到。

 

本來,一切都該是這樣發展。直至有婆婆踏空腳 跌落台受傷為止。

 

該劇由兩群演員組成,一邊是觀塘區長者學員飾演的戲劇班學員,主要負責口述歷史和戲劇班的部份。 另一邊是康齡劇社的學員,負責過去情節的另一部份。 意外就發生在第一場結束以後,戲劇班的老友記逐個離場,康齡劇社的團員拿著椅子及其他道具陸續上場,重演當年石峽尾大火一事。 當時其實劇團已考慮了老友記的情況,不以舞台上常用的全黑 (black out) 處理轉景,台上尚有微弱燈光以助照明。 然而,在差不多處理好轉場後,一名婆婆懷疑因看不清台邊而踏空腳整個人跌落台下。 事後場地已即時開燈,亦有工作人員跑出詢問婆婆傷勢。 (但現場所見至少在台前並無醫護人員戒備) 幸好當時婆婆以四肢著地,頭部應該沒有受傷。 事後看到婆婆急忙在場邊擺動雙腳似是想說服工作人員身體並無大礙仍能演出,熱情讓人感動,驟眼看來亦沒有傷及筋骨。 最終在工作人員苦苦勸喻下終肯離場休息。

 

之後,台上出現數分鐘的空窗期,期間沒有任何人出來宣佈、澄清、安慰或是解釋事件,只由工作人員邀請本來仍在台上的演員離開,並暫時落幕休息。 期間配上輕鬆調皮的音樂以減輕觀眾的不安情緒 (雖然筆者聽來刺耳無比,在看到有長者受傷後,誰還有心情聽著這種繽紛音樂?)。 數分鐘過後,燈光逐漸變暗,劇情再次展開。 猶幸之後他們吸取教訓,每次轉景時都請工作人員出來協助,無驚無險下終能平安演至終場。

 

回顧該齣口述歷史劇,的確真摰動人精彩連連。 無論是朱伯的二胡、華叔的歌聲、馬騮仔的活潑、中醫師的博學、還有桂芳的真誠告白,都不是一般演員可以隨意演繹出來,當中不少只有長者的真實經驗才能如此由衷真誠。 筆者還不自覺將該劇與台灣紀錄片《不老驕士》相提並論,以為香港真能做到尊重長者意願,並甘願為他們完夢。 意外後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因為無論在舞台上的敏感度,周邊的醫護支援還有謝幕時的公開講話都讓人覺得主辦單位(或個別人仕)對長者尊重不足,令筆者深感不忿寫下此文。

 

首先,意外原因早寫在前頭,不再重複。 始終舞台上的意外沒人希望發生,但事後的處理卻可以看到劇團(或個別人仕)的價值取向。 從意外到終場,一直沒能得知婆婆傷勢讓筆者非常憂心。 說到底,有誰能看到意外發生後在情況不明下仍能視若無睹坦然看戲? 姑勿論之後每次轉場都為台上的長者抹一額汗,光是關心婆婆傷勢已讓人無法再安心欣賞劇目,白白浪費台前幕後的一切努力。

 

終於,直至謝幕時才聽到導演黃振輝提及婆婆傷勢沒有大礎,還說婆婆吩咐他千萬不要讓她女兒知道自己的「論盡」事跡,繼而叫觀眾們反思平常有沒有這樣對待過自己的家人。 此後話題一轉,便邀請劇中演員還有「重量級」嘉賓上台致詞。 有關意外一事,不單沒有一句致歉,甚至連事故也不多作解釋,就此作罷。 需知道這晚捧場的觀眾大多都是長者學員的親人,就連筆者一個局外人在看到意外後亦這樣擔憂,更何況是他們的親人? 到底舞台是否安全,到底親人能否得到充分照顧,到底演出有否做過風險評估,以上一切一切相信都是學員親人所擔心的事。 惟就現場所見,導演似乎想以輕鬆態度一笑置之,其後便將時間過渡至其他部份,使人感覺意外只是一個小插曲無關重要。 如斯態度實在令筆者疑惑,怎麼一齣以長者為主的劇目,卻未能在導演身上看到他如何尊重長者?

 

即使撇開意外一事不說,導演在謝幕時還有一些可圈可點的說話讓人不安,例如特別答謝特邀演員梁穎智的精湛演出,因為這晚需要很多「執生」演出不易處理; 又說欣賞觀眾付出,在個多小時的演出內沒有離場又不覺「悶」;亦有說希望觀眾留步,直至「重量級」嘉賓上台致詞及頒發證書為止,以上一切,都讓人覺得長者演出水準不佳甚至只屬次要,令筆者更感疑惑。 到底是演出質素重要,還是演出目的重要? 更甚是演出的安全是否重要? 以上三個問題,筆者只能在短短謝幕時的十數分鐘得出一個負面結論,還望中英劇團或是導演黃振輝先生親自解釋,不要讓這樣一齣佳作這樣一個好計劃矇上陰影。

 

婆婆受傷的嚴重性不容輕視,除了可能復原較慢傷勢較重之外,還因他們並非專業演員,演出經驗及機會均來得難能可貴,作為後輩的我們如果真心想讓他們發聲或是透過口述歷史彌補大敘述的不足,就該在各方面盡力配合完善,而不要讓人覺得對長者照顧不足甚至將其置身於危險之中,這都只會與計劃目標背道而馳浪費了台前幕後、社區中心還有一眾長者學員的所有努力。 筆者很榮幸今晚能看到一眾老友記在台上發光發熱,但亦對這晚看到意外發生而痛心,更對劇團的處理手法感到不安,期望在日後舉辦同類活動時,能更周詳計劃,認真考慮老友記的真正需要,以致能真正尊重長者,讓台前台後一同感受箇中濃郁溫馨的人‧情‧味。

 

後記:另外一件事讓筆者疑惑的是,謝幕後除了導演講話用兩三句交代意外之外,其餘「重量級」嘉賓及劇團藝術總監古天龍就該劇所講的感受運語都沒再提及任何與意外相關的事情。 筆者不知道是因為婆婆跌落台這宗意外未能引起他們注意,還是說在首演的歡愉氣氛下不宜提及意外或公開關心婆婆情況。 筆者認為,對意外對小人物的視若無睹,是對「口述歷史」這四個字最大的侮辱。明明計劃說得這麼精彩,明明劇作做得如此動人,怎麼一場意外,就讓人性跑了出來? 筆者的心在痛,你呢? 期望明天及日後的相關演出仍能一切順利,讓老友記繼續「我口講我心」。

 

觀賞場次:

日期: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三日

時間: 晚上七時三十分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Please reload

follow me:
  • Facebook Classic
  • Flickr App Icon
  • Blogger App Icon
bottom of page